《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徐敏生:人生三次大选择,初心依旧

编发作者:

2023-12-22

image.png

“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稀缺了,最终会成为绝响吧?


但对于60后徐敏生来说,靠读书离开农村、走出清贫、去往大世界,是理所当然的。他赶上了80年代,那是充满未知、充满希望的,欣欣向荣的年代啊!
从1980年考大学至今,他顺势而为,人生作过三次大选择。现在,当这位上海山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回顾来路,似乎每一次都选对了;而其实,是他骨子里不甘心、想做事的秉性主导了这一切。人生兜兜转转,40余年,初心依旧。


image.png


从建筑之乡“跳农门”上大学



徐敏生的老家在南通,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徐家,又是建筑之家——父亲、叔叔、舅舅及兄弟等都在建筑行业做事。初中毕业,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出路:当建筑工人(正常途径是成为建筑工地的泥瓦匠,好一点的当电工),或读书。

1978年,在将来上中专还是大学之间犹豫的他,考上了城里高中的农村班,从此对上大学有了期盼。虽然以他的成绩不一定能上大学,但家里支持他,甚至允诺考不取复读再考。他很争气,考出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当时他所在的高中班里,考上三个本科、一个中专。

要选志愿了,父亲希望他上水利类院校,将来到县水利局工作。因为分数达到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他毅然填了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并选择“服从调剂”,最终被该校地质专业录取。那时候,考大学是盲目的,只要户口能出去,即所谓“跳农门”,就算成功了;至于学什么专业,听天由命。

“我90岁的老母亲,今天早晨打电话说,我们生产队六个63、64年出生的,都是儿时同伴,已经过世了三个,其中有一个得癌症走的。唉,非常令人痛惜!和他们比比,我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啦!”徐敏生心平,知足。母亲当年在启东水利工程工地上,开河、挑泥,重活样样干,辛苦了一辈子。“我的血液里传承了父母的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中加班加点从来不觉得苦!”跳出了农门,却没丢弃农家的优秀品质。

从南通甲级院到上海国企大院

大学毕业,徐敏生被分配到六合,在地质队工作了3年。当时,南通、六合之间交通十分不便,父母还是希望他回家乡。于是,他调回南通,在地方设计院工作了13年,做到甲级院的副院长、副总工、工会主席和市劳模、新长征突击手,评上高工,在南通小地方职业生涯算是见顶了。其间,他念完了同济大学地下系岩土工程专业硕士。

这就到了2000年,听说去大城市、水电站工作的同学,得了高级别的技术类奖,而南通没有高楼大厦,自己最高也就拿个江苏省的奖,他心有不甘。是否该和同学一样自主选择人生呢?
自主选择人生,意味着离开驾轻就熟的舒适圈,从头开始打拼。20多年后的徐敏生,讲起这些,不免感慨:“人一生总是在不断追寻和探索未知……”
2001年春节前,他参加市场招聘,被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录用,“连薪资待遇都没问,就奔事业来了!”春节后,即报到上班。
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的国企大设计院,两眼一抹黑。虽然自信:凭着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不管到哪里,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吧;但他是“空降”到一个部门当一把手,要整合原有的团队,挑战非常大。困境中,他硬是靠着院领导的鼓励、几名业务骨干的支持,加上自己扎实的专业技术、吃苦耐劳的韧性,几年实干下来,终于使部门成绩突飞猛进,逐渐在行业内做出了名气。
2010年8月,总院让他组建总承包部。这种从零开始的活,起步阶段往往十分艰难。领导对他说:“你考虑清楚哦!”他回:“我现在就答应你,干不好大不了回部门做技术。”
2011年,总承包部有了几个人,但项目还在天上飞。一次偶然机会,他听了同济大学办的VDC(虚拟设计与施工)讲座,深受启发,决定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上深入研究。BIM团队迅速组建起来,助力总承包工作三维化、数字化、精准化管理。总承包部成立三四个月后,就承接到1.7亿的大项目,活了下来,得以招兵买马。总承包喊了多年,投资那么大,2%的设计费、98%的施工费,整合难!他的办法是——拆解项目,明确责任。
外界一度普遍质疑:设计院哪会搞施工?殊不知,城建院是全国名列前茅的设计单位,隧道股份是全国名列前茅的施工单位。大项目最终顺利完成,足以证明:总承包这条路走对了。
那年5月,徐敏生成为总院院长助理;11月,升任总院副院长。他清醒,这些成绩离不开总院多年的栽培和大力支持,到达更高的平台,定位和方法也要不断提高,不能陷在事务里!于是,调整、整合原有班子,抓大放小,信任别人,教会他们,自己才能超脱一点思考大局。培养好接班人,无私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他水平超过我了,我就可以不要这个位置了。进与退,自己把控好。如果我策划的事最终做成了,我会自豪、有成就感。”有同事报评高工,被他一语点醒:“你不需要写这么多,只要三五个奖,第三方说你好才有说服力!”他不仅自己授人以渔,还请上勘集团的大师来讲课,辅导大家申报项目。
城建院BIM中心是2012年成立的,市政BIM两三年后就斩获了全国大奖、国际BIM奖。随即,徐敏生主编的《市政BIM理论与实践》出版,从设计、策划到解决路径,成为市政BIM实用大全。

从国企大院到民企翘楚

人,真是讲缘分的。与山南公司结缘,早在20多年前。那时,山南创始人王延华刚从体制内出来,自己创业先做勘察劳务分包。徐敏生与他一见如故。后因有竞争及行规,不能跟分包商走得太近,彼此就来往少了。但偶尔见面,又自然谈起管理理念,心有灵犀的感觉又回来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敏生开始考虑退休前后的工作和生活,潜意识中不安分的因子苏醒了。面对急需总经理的山南公司,他下决心听从内心的召唤,去换一种生活方式。他郑重谢过城建院对自己的培养,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加盟民企翘楚山南。

王董急性子,管宏观把握;徐总慢性子,抓具体落实。曾经的竞争对手,成了一对经典搭档。

徐敏生在城建总院从部门负责人做到总院负责人,无论视野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所长。转到山南这个新的发展空间,像重新做一个部门,他一心想着“复制、推广原来的成功经验”,使山南更上一层楼。他明白总经理的职责:提升行业地位,维护企业形象。虽说没有哪件事是惊天动地的,但一点点细小地积累起来,山南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管理痕迹。

山南的头等大事是科研。科研太难,无法立竿见影,怎么办?那就硬性规定:所有教授级高工必须领衔一个科研项目,每个博士必须做一个项目,每个生产部门必须不少于一个项目。科研被分为三类:A类申报科技进步奖,B类申报优秀项目,C类烘托公司科创气氛。年初规划,年中落实,年底验收。这样,每年就有十几个科研项目,完成80%即可。有作为才有地位,哪个部门没有科研会抬不起头来,唯有奋起直追。几年积累下来,山南在业内科研获奖明显上升。

老同事感激徐总,当年盯着大家问“文章写了吗”“要发文章、出专著,要搞发明、创优”。以前山南没有自己培养的正高级职称,这一盯就盯出了两个正高。温暖的环境、向上的氛围,使员工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徐总的关爱。

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徐敏生,还身兼浦东新区科协常委、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资深专家、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监事和长三角地理信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他让公司的研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却并不居功自傲,“员工得到了,就是我自己得到了”“团队上来了,公司好了,山南的成绩里都有我的一份。”他本人的获奖项目,在2018那年戛然而止,从此他就隐入幕后,即使总指挥单项工程勘察近2亿元的项目也不挂名。而但凡山南得个什么奖,他总是第一个知道,这就意味着他一直在关心那几个相关的网站,除了奖项,主要还是为了研究政府颁布的新政策,关注行业导向,使公司与时俱进。

除了科研,还有党建。都说,民企党建看山南。2019年-2022年,徐敏生作为公司的党总支书记,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者,有想法、有行动。他常说:“党建工作不是空中楼阁,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山南参照国有企业的做法,将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写入企业章程,规定了党组织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多年实践探索之后,山南提炼出中小型非公企业所特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七进”工作模式,即党的领导进党章、党的部署进议程、党的理论进头脑、党的旗帜进项目、党的关怀进人心、党的感情进公益、党建经费进预算。2021年入选上海市委组织部与新华网评出的“十大创新案例”,入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市委党校、人民网等联合主办的“百优庆百年”之“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2022年抗疫期间,年近60的徐敏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公司内部迅速组织成立6支、共计75人的志愿者防疫队伍,自己主动请缨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前,事迹被人民网报道。他还受邀参加人民网“红客厅”党课第一讲,作《党建“七进”工作模式为民企注入红色动能》报告,扩大了山南“大党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021年,徐敏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2年,又被选为上海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他感言:“我父亲作为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对我从小言传身教,我耳濡目染,对党和国家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普通人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更要感谢公司的王董,这么支持党建工作,带领山南的党建工作跨上了新的台阶。”

他曾是城建院出差最多的人,外出都带着笔墨“一日一画“,微信上还晒各地拍的风景照。可到了山南,他放弃休息时间,放弃音乐、摄影、画画、旅游等众多爱好,连出差也减到最少,一心扑在新的事业上,朋友圈天天晒单位里的事、与民企相关的事,只偶尔晒家事——“亲爱的妈妈九十大寿”。

好搭档王董评语:“敏生总稳重、内敛,站位高、格局大,执行力强,勇于担当,是一位值得信任和交往的伙伴和朋友!公司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及所取得的成绩,都倾注着他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再披露一个小秘密:徐敏生跟王董约定,每年交一份书面的“我的一年”,畅谈成败、认识及设想。这算不算惺惺相惜的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山南20周年,人人写“我与山南的故事”主题征文,他交上一篇《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为什么引这句冷僻的唐诗作标题呢?他说,是希望企业行稳致远,做成百年老店。

image.png

个人荣誉

1995-1997 年南通市劳动模范

2007 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称号

2021 年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获奖项目

2007 年度上海市优秀勘察二等奖

2008 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

2009 年度上海市优秀勘察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

2011 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

2012 年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3 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创新杯最佳 BIM 拓展应用奖

2013 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2014 年龙图杯第三届全国 BIM 大赛三等奖

上海建筑施工行业首届 BIM 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

第二届中国工程建设 BIM 应用大赛二等奖

2015 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2017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创新杯最佳铁路与轨道交通BIM 应用奖,全球第四名

2017 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访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