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徐正良:为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做出突出贡献

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4-01-14

image.png

徐正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上海市注册咨询师;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勘察设计之星、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



徐正良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和地下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是轨道交通和地下工程界的知名专家。他主持了多项重大工程的研究和设计,多项成果填补了行业空白,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FIDIC奖1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项(均为排名第一),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4本,主编、参编和主审了国家及行业标准7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迅速将轨道交通作为总院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有着多年地下结构设计经验、富于拼搏和开拓精神的徐正良关键时刻受命,挑起重任。以他为主,城建设计集团组成了第一支轨道交通设计项目组。
上海地铁2号线中央公园站(现世纪公园站)是他们的“首秀”。几乎是白手起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们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行。没有相关知识,就找来大量资料自学;缺乏相关经验,就向业内前辈虚心请教。2000年6月,世纪公园站如期竣工。
一次又一次的投标,一轮又一轮的磨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城建设计集团终于中标7号线工程的总体设计。这对城建设计集团来说是一次质变——从单一的车站到第一次独立承担总体设计项目。
在徐正良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城建设计集团接连中标了世界最长跨省运营地铁——11号线、全国首条市域轨交快线——16号线的总体设计。10年不到的时间,城建设计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完成了漂亮的蜕变。
徐家汇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与交通枢纽,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一个三条市域R线换乘点。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环境条件,徐家汇换乘枢纽的重要性和高难度,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单位和专家学者,但多年下来,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方案。
最终,徐正良提出了“环港汇设计方案”,改明挖为暗挖,避免实施期间对商业、交通、环境的影响,这一方案将常规在道路下建造车站的管线搬迁、交通改道、深基坑施工等系列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既有地下室改造的简单问题。
利用既有地下空间改造建设地铁车站的创造性设计在国际上也属于首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规避风险、减少投资、安全可靠”的设计理念,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理念和实施技术的突破,对于市中心类似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以该成果为核心内容的《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除了徐家汇,徐正良领衔的许多项目在某些方面都堪称“业界标杆”。
7号线:省钱、安全。线路沿线途经宝山、普陀、静安、徐汇、浦东新区5个行政区,加强了城市南北两端与中心城公共活动区的联系;是世博会地区的主要轨道线之一,为世博会的成功召开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设施。通过线路、车站规模、资源共享、综合开发等优化设计及技术创新,节省投资约8亿元。同时在轨道交通设计中较早地引入了风险设计,全线30个地下车站、将近40公里地下隧道没有出现安全风险。
11号线:国内首条跨省域轨道交通,世界最长轨道交通线路。线路东西两端分别延伸到江苏昆山花桥和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整体线路将上海市规划建设的嘉定新城、浦东新区与中心城紧密的联系起来,有效改善嘉定、浦东等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区域交通出行水平,推进江苏昆山及周边城市快速衔接轨道交通、促进长三角城市间轨道交通网络的融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对全国其它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该工程获得第十六届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16号线:全国首条市域轨交快线。线路采用了设计时速120公里的快线系统,相比传统设计时速8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可节约旅客出行时间5.68小时/日·万人,提升了区域交通出行水平,改善了临港、南汇等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了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同时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累计节省了工程投资约8.26亿元。16号线的建设成果为上海市政府制定《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行业的建设水平。
14号线:解决富水软土地区地下结构建设难题。为避免地铁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管线、环境造成的影响,静安寺站采用了阵列式顶管群穿越延安路作为车站主体结构的建设方案,是国内首例软土地区暗挖地铁车站结构,也是国际首个上下重叠超厚覆土多顶管工程。武定路站创新采用了新型暗挖工艺——束合式结构(UBIT)工法,即通过环向张拉预应力,将沿纵向完成顶进的微型钢顶管群,束合成可环向受力整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具有永临结合、任意断面、超浅覆土、无需支撑的显著优势,丰富了软土富水地区地下空间的建设手段。
贵阳3号线:盾构工法在贵阳喀斯特岩溶地貌的首次应用。在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中,区间工法上最先在全域岩溶地质条件下引入了盾构工法,填补了贵州盾构工法施工的空白,推动了区间隧道机械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
如今,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已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业务范围从上海走向国内多个城市,并开发了印度、菲律宾等国际市场。徐正良功不可没。

供稿/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访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