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企业人物 | 石哲宇:在多尺度设计思考中潜心前行

编发作者:宣传策划部

2024-01-05

image.png

石哲宇,先后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AA建筑盟校,有着建筑学、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等多重学科的教育背景。2015年毕业后,他加入日清设计,在宋照青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建筑设计的实践历程。现任日清设计主创设计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并于2022年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乡村建筑师名录。
在入职后不久,苏河湾项目的一个城市综合地块的设计中,石哲宇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复杂城市环境中,需要同时兼顾住宅、商业、办公的功能复合以及高容积率问题的压力。经过数轮设计尝试后,终于在宋老师的带领下,他与团队提出了“开放街区”的概念,摒弃了武断的将不同功能在建筑单体内复合,而是提倡将每个功能单体做到极致,再用符合人体尺度的步行城市空间将其整合在一起。这一看似与城市综合体理念背道而驰的设计思路,在项目建成后的反馈是正向的,强调建筑个体的存在,注重城市环境的品质感与包容性,为每个使用者创造最出色的使用体验。这一项目经历打开了石哲宇的设计思路,使他渐渐开始理解了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伦敦、纽约等中心城区的复杂城市环境中,建筑与人的关系。这些思考也让他有更快速的理解和学习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并且能不断运用到项目实践中。



image.png

松江叶榭镇东石村村委会


近年来,石哲宇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不断地在各类项目中积累自身的设计技术,并且磨砺自己的设计品格。他在日清设计的八年来,所参与的项目类型跨度很大,从城市到乡村、从新址新建到旧城更新,商业、住宅、产业园、城市综合体项目中都能找到他能贡献设计思考的角落。不仅如此,比起地标项目,石哲宇更乐于参与那些能融入周边环境、属于城市一部分的朴实的建筑。他认为,这些建筑更有机会在所创造出的室内外空间中,为周边环境带来更好的凝聚力。在他看来,城市和乡村中所有已建成的建筑,都是可以学习的资料,这些已存在的建筑,往往携带着建造者与改造者许多智慧的结晶和巨大的建筑类型学潜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不应停止于建成交付那一刻,石哲宇认为,建筑师应该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持续输出自己对于所设计空间的理解和思考,不断地与后期使用者保持沟通和回访,让使用者更加细致地理解与体验设计初心,并且和使用者一起发现所设计空间的新的可能性,同时,也能总结自身设计的不足,在设计实践中得到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建筑师还可以在需要建筑新功能植入或空间改造时,提供有效的支持。
位于松江区的东石村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设计之初,石哲宇与设计团队就深入村民的生活,在探访村民所栖居的宅前屋后的生活场景后,系统化地提出了乡村居住单元“前院-宅屋-后院”的居住模式,把前院社交、后院菜园的生活场景还原到了新村之中。在交付后,建筑师团队组成了后续服务与自评估小组,为村民提供空间使用建议,协调屋外场地利用情况,并且在服务中,收集村民的建议与想法,为日后类似项目积累设计的经验与思考。村委会是村内一处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将交通空间置于外立面的柱廊内,意在为村民增添一些檐下自由空间,鼓励村民自由使用这些空间,让这些空间成为自己村内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建筑落成之后,村民对于这些陌生的空间没有主人翁的参与感,常常只能在一些一层的灰空间区域看到村民使用的场景。于是,建筑师团队联合艺术家工作室在建筑内的灰空间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艺术乡村游走计划”,邀请村民在这些空间中观展、驻足,同时回望自己所居住的新村的空间环境。经过这次活动,村民与建筑的距离拉近了,了解了建筑师的心思,也能更好地体验到新村带来的公共空间环境。
日清设计的建筑师认为,一栋建筑的落成,承载了太多建筑设计之外的智慧结晶,建筑师不应站在经营者、管理者、规划者的对立面。从规划、城市设计到地块内规划,再到建筑单体设计,石哲宇和他的同事们希望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合作方形成合力,为更好的城市与乡村贡献出温润而朴实的设计。

供稿/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访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