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建设·设计》封面人物 | 郭志明:设计就是协调各种矛盾,突破各种艰难

编发作者:

2023-12-22

image.png

申都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方案设计中心总经理 郭志明


郭志明的成长经历,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很典型:当地中学学霸, 考入同济大学,保送读研;硕士毕业留上海,进入大设计公司;多年历练之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离开舒适区,艰苦创业,在新的事业中收获成就感。


身为申都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方案设计中心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的郭志明,谈起设计,又有点非典型:他深爱本职工作,但清醒认识到设计师是“乙方”——建筑行业的弱势群体。他说,每个项目各具特点,也各有制约,设计就是如何协调约束,解决各种矛盾,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亮点,突破各种艰难,根据项目特质定制设计产品,尽最大可能为项目服务。设计师要“用最有限的话语权,实现最大的梦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他的座右铭。


image.png

建筑系,上得比高中还累

东北人郭志明自言“小地方出身”。在老家黑龙江伊春,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的他,喜欢画画,看见电视里纽约、东京的高楼大厦,特别向往,梦想自己将来也要造出那样的房子。父亲单位有个同事的儿子在读同济,说这个学校怎么怎么好,他听进去了,填高考志愿就报了同济。时在1998年。没想到,同济建筑系的录取分数比清华、北大还要高,他的分数只够进工程管理专业。幸运的是入学前加试了美术,他正好发挥一技之长,如愿进了建筑系。

阮仪三、郑时龄、戴复东那些大名鼎鼎的老师,都给他们上过课。他最爱听伍江老师的“西方建筑史”,那发散性的讲课风格吸引了大批学子。同学们私底下调侃喜欢的老师:“伍江又在吹牛了,尽讲些很飘、很大的东西……”印象深刻的一次大课,伍老师说:“社会发展很快的,你们要动态地看问题。上海的房子,以后要卖到5万元一平!”当时杨浦区的房子才2000 元一平方米。大家听了很惊讶,以为是天方夜谭。“伍老师总是用有趣的方法,讲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学到了前瞻性。过20 年再看,感觉他还是说得保守了。”

小郭同学感激母校,“同济虽说是工科大学,但我们建筑系没那么‘工科’,学的东西很广泛,周围同学个个优秀,有自制力,大家都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济时代最大的体会,竟是“建筑系上得比高中还累”!


选择入职“特别纯粹”的同济院



郭志明一腔热情,热爱设计。同宿舍三个同学都去读博士了,只有他想快点出校门去做事。他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投了简历,两家大院都要他。何去何从?他选择了同济院。据说普华永道有个调研表明,同济院“特别纯粹”。


他所在的部门主攻教育建筑为主的公共建筑,除了住宅什么都做,很杂,也可以说很综合。那里的学习氛围、底层逻辑、认同感……潜移默化着刚进公司的小白。具体的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学到的。“和课堂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课堂上老师改我画的图纸,我可以辩论,都是纸上谈兵;在单位里,我没有经验,只能服从,根据项目负责人和业主的要求去做。这才刚刚接触到做设计现实的一面……”
最初两三年,只是做方案,提供创意。2008年,上海中广核项目,他被破格安排为专业负责人,两名比他资深得多的设计师帮助、支持他。于是,边学边干,
虽然压力很大,但完成度、细节处理都不错,还得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奖项。
“这是我第一个真正落地的项目,超大跨的做法比较大胆,还用了一些较超前的材料。”得到业内认可,使郭志明备受鼓舞。2013年,他在老东家做了最后一个项目——上海科技大学新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上科大高起点、高定位,自然也高投资。国际交流中心是新校区内最复杂的一个建筑,包括对内外营业服务的学术交流酒店、对内服务的剧院和会议中心,还有一个带标准泳池的游泳馆。
合作的外企设计公司,仅给了他一个校园总体规划的位置草图,就放手不管了。历经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同事们通力合作,最终这座现代、明快的集约建筑屹立在了上科大校园内,并且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不过,他说,比得奖更大的收获是当时一起奋斗的几个小伙伴,成为了朋友、球友、饭搭子,更成为了后来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


image.png

加入申都,相当于重新成长一次



当年一起在同济院做项目的几个同事,陆陆续续辞职,从大院跑出来,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小团队。

郭志明是申都方案技术团队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没什么原因,做久了,想换换环境。”在白玉兰广场905小办公室,有了新的工位,开始白手起家。从几千号人成规模的大公司,到初创小公司,才真正体会到差别很大。一方面,在大院待久了,思维固化,难免与时代、与社会脱节。虽然技术上没问题,但与工作所需的其他方面要求都不匹配。管理、经营的经验很少,需要在项目中完成二次学习,相当于重新成长一次。另一方面,以前不管你在大院里担任什么职务,甲方一听是同济院的,哦知道的;申都的?不太熟悉。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赢得业界的认同感。那是2014年,行业开始步入一个低谷,非常艰难(不过比现在好得多) 。团队力求走稳每一个脚步,项目、人员每一年都有进步、有起色。集团对建筑方案设计的扶持力度大,因为好创意的价值很难以合同额来界定,“唯产值论”在申都没有市场。申都通过自身独特的企业价值,包括全过程咨询、对业主的定制化服务、对一些项目独到的见解等等,来打动甲方。方案设计中心也快满十年了,以创“申都设计”品牌为目标,以优质的方案设计为前期的技术切入点, 配合集团重点打造工程设计、工程检测、机电咨询、装配式设计咨询、BIM 咨询等核心板块,建立能够衔接设计和施工、关注项目成本、注重项目完成度的项目管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北外滩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垠国际广场,由世界500强企业开发。业主开始委托上海某大院设计,方案送审四年半还没得到批复;后来委托申都重新出方案。这是块相当难啃的骨头,大家都预计很难在短期内完成。郭志明和几位设计师一起,从空间内涵的提升和品牌价值的挖掘等角度出发进行设计,通过写字楼塔楼围合出的集中空间,以及贯通基地南北的城市公共通道,形成两块空间区域,并生成了对地块有积极意义的正、负两大空间。在内涵上,这两大空间之间也形成了差异的对比——正空间,即裙房商业及写字楼展示,代表着动态、使用、高效、价值;负空间,即休闲广场,代表着静态、闲憩、停留、自然。在价值上,正空间带来的是地块商业价值的提升,而负空间带来的是地块品质的提升,两者互相渗透交融。同时,依托城市公共通道作为中心景观轴,通过空间界面与城市公共通道的叠加整合,强化景观系统、绿地系统、步行系统的设计,使地块更趋于公共和开放,赋予了地块更深层次的内涵。也许虹口的企业更理解本地区的要求和城市规划的特质,他们找到了项目的切入点,完美地把项目周边的各种要素整合在一起,解决了周边学校、里弄的日照影响要求,完成了与临近地铁站和北横通道的一体化设计,既满足规划主管部门对城市空间和形象的要求,又符合业主对项目的心理预期和定位。这样,他们接手这个项目几个月就拿到了方案的批复,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图设计。可谓大突破!申都还参与了一部分施工图,包括难度最大的项目与19号线地铁站的 TOD设计。这个项目去年结构封顶,今年年底竣工。凭借优质化特别的服务,申都在业内口碑不错。合作、互相支撑,也是申都的态度。

在内卷时代,不做没节操的事

郭志明不喜欢多讲成功案例。他坦率说:“做项目前期研究和建筑方案的人,失败的(没完成的)比成功的多很多!方案团队设计的项目大部分以没造起来为终点;即使造起来的,让建筑师真正满意的比例也相当小。

为什么?他分析:第一,建筑的首要属性是它的使用功能,不是纯粹的艺术品,建筑的功能有要求,构筑的技术有限制,在法律和道德层面有各种制约因素;第二,建筑方案需要通过业主、投资方、代建方、主管部门、甚至地区领导等各个层面的评审,他们各自的角度又不尽相同,设计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需求,因此很难有项目在某个方面特别出彩,更多的是比较好的平庸项目;第三,受造价影响,很少有项目被重视到不计成本,也受设计费影响,创意、技术人员要节约成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十个房子中,有一个比较满意,就不容易了。这是妥协游戏,充满遗憾,直到时间没了,再不干投资不给了,或工期赶不上了,这事情才结束。
“我们就是服务业,收费出技术。除非少数大师,绝大多数设计师只有一点点话语权。”
当年项目多、专业人才少,项目进程中受到管理的程度不高,建筑师反而更容易去实现一些设计创意上的目标。现在甲方的专业程度愈来愈高,可能原来就是设计师的同事、上司;而很多乙方公司由于各自原因,愈来愈不专业,话语权愈来愈少。恶性循环,严重内卷。比如,有些项目会有上百家公司竞标,有些项目投标的都是包括大院、外企等四五家设计单位的联合体。去年情势特别恶化,建筑设计公司萎缩成为普遍现象。申都这样做公建为主的设计院下降得不多,但受到疫情、房地产的双重影响,整个行业还是处于低潮。
设计师行业年轻化程度高,以30多岁为主,甚至30岁左右就是中坚力量。
所以,设计团队要稳定、保持水准很难。人才匮乏,民企不如大学、大院这些顶部机构对人才吸引力大。而大背景,又是项目少、周期长,难做;甲方(开发商、政府)严重缺资金。
这些,都是郭志明时常忧虑的难题。如何破解?
首先是管理。对项目要有综合看法,根据经验预判断,规划、拆解,尽量提高效率,合理分配人员、工作周期和时间。对项目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家的工作时长、压力。
其次是学习,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学习进步。现在辅助绘图软件、建筑表现软件层出不穷,最近的AI绘图、设计也正在蓬勃发展,ChatGPT火爆、正值风口浪尖,设计师要利用好这些新出现的工具,为高效率的设计工作服务。
再次就是选择。建筑设计的目标客户很多,根据项目和公司自身的特点,可以大范围双向选择。有些房产公司项目基本不会触碰。一些甲方对设计人员特别不尊重,最大限度地压榨设计人员的劳动。这种项目,费用再高也不做。只和尊重我们的业主合作,也只做我们擅长的项目。
“在内卷时代,不做没有节操的事!”

image.png

个人荣誉

2021年第二届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管理卓越人物青年英才奖


企业荣誉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勘察设计企业

中国勘察设计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型优秀企业

管理体系升级版AAA级认证证书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上海市质量金奖

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标杆企业

上海市建筑学会优秀会员单位

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访问更多